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資本主義與近現代中國一
Capitalism and Modern China(Ⅰ)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遠義 
課號
Hist7243 
課程識別碼
123 M75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博雅309 
備註
大學部學生獲老師同意,可修習本課程。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甚麼是現代資本主義?這個概念對我們生活與生存,有甚麼意義?資本主義乃是19世紀下半葉,才陸續出現在法、德與稍後的英美用語中。西方學界對資本主義之專門的、系統的研究,大致是出現在19世紀末年,而開始茁壯於二十世紀初期歲月。西方著名的資本主義學者,例如Werner Sombart (1863–1941)、Karl Marx (1818– 1883)、Max Weber (1864–1920)、Joseph Schumpeter (1883–1950)、John Hobson (1858–1940)、Thorstein Veblen (1857–1929)、Richard Tawney (1880– 1962)、Henri Pirenne (1862–1935)、Fernand Braudel (1902–1985)、Immanuel Wallerstein (1930–2019)……各人各家對資本主義都有自己的見解與界定,沒有齊論。但有三種代表性的看法。一是以Adam Smith為代表,強調在系統化的生產下,產品經由市場而牟利,此利益或由個人或由集體企業擁有者而佔有。人們經濟行為的取向,主要是以市場售銷與市場牟利為準則。另一個是馬克思為代表,將資本主義視為是一種商品生產,在這種生產模式中,貨物、產品、服務都是一種商品的形式(form);同時,投入該生產模式中的資源、勞動、生產工具設備,也是一種可交易的商品。在Smith與Marx之間,Max Weber代表著介於其間的見解。Weber區分兩種資本主義:前理性主義的資本主義(a pre-rationalist capitalism)——中國、印度、中東、中世紀西方大致屬於這種性質與理性主義的資本主義(a rationalist capitalism)——近代西方世界(英美為代表)屬之。現代世界的資本主義,即是指這種理性主義的資本主義,其中理性的資本主義公司為其特徵,各公司擁有固定的資本,合理的進行分工,自由買賣的勞動力,以及競爭的經濟行為。
  大體而言,沒有一種定義或界定,可以準確又周延地規定出資本主義之合理完善的意義。然而,一百多年來,西方與非西方學者無不同意一種見解:這幾百年以來人類歷史,特別在生產力與物質文明上,質、數量上,皆大大不同於、超越於以前人類的歷史。現代資本主義乃是一種新的文明之邏輯,根本上(不論以外顯或潛藏的形式)支配了人類的生存與生活,影響了人性的面貌。其中,商品拜物教的廣泛出現、存在,影響世人與社會最大。另一個對世人與社會巨大影響的事物是週期性的經濟危機——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資本、生產、市場競爭與消費購買力諸因素的必然連結,既無法透過計劃經濟調整,也無它途逃避商品生產、交易的常軌。例如,19世紀下半葉的幾次西方經濟大危機,一戰二戰間的大蕭條與危機,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2008年的信貸危機,2019下半年起的新冠狀病毒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
  此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化與社會分工增進了社會的財富,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異化、剝削、侵略與不平等。市場、工業可能帶來的邪惡、不善,使國家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以處理社會秩序的問題。歐美國家運用國家機器與機制以掠奪殖民地、變革社會制度,歐洲啟蒙思潮所重視的自由價值,亦處於嚴峻的威脅,也引起了自由主義的回應與變化。到了十九世紀末葉至二十世紀,資本主義導致的社會矛盾更加擴大,人們亦逐漸瞭解到,啟蒙所珍惜、堅持的價值,正面臨著貿易戰爭、國際間的衝突、人性的貪婪與征伐、專制主義的頑強與盛行,以及西方帝國主義對於殖民地殘酷的掠奪和統治。
  如此,相較於英法美等歐洲國家幾百年來在經濟、政治制度的嘗試和轉變,尤其掠奪殖民地、非西方地區的資源以提供殖民母國之資本主義積累之需要,更為非西方地區缺乏的歷史機遇。非西方地區在西方國家的壓迫以及亡國滅種的壓力下,既缺乏西方未曾染指、可供其剝削掠奪的地區資源,自身的「血液」更被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資本主義所抽取、吸允,還必須壓縮英美國家幾百年的發展經驗,在短期內處理歐洲現代性幾百年來的各種思想、制度與社會問題。因此,非西方地區發展資本主義可謂困難重重。而一旦某些非西方國家獲得了剝削、侵略其他非西方地區以發展自身資本主義的機會,其掠奪的急迫性、侵略手段的暴力性與壓迫的深度,可能較西方國家所為而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侵略中國、朝鮮和東南亞地區即為一例。如此,探討資本主義與中國近代之關係,不僅是中國自身現代性的問題,更進一步呈現非西方世界的集體處境,在非西方世界內部更激烈地反映了資本主義與掠奪、戰爭的運作邏輯。
  本課程第一學期首先梳理西方社會科學對資本主義起源和發展的研究歷程,揭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與壓制性的政治、軍事力量之間的重大關聯性,以說明各種歐洲中心論史觀解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不足之處;第二學期透過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對此一議題的思考和爭辯,以及國共兩黨革命者的實際政治主張和行動,說明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困難、所缺乏的資源和條件,以反映中國在西方現代性各種壓力、壓制下欲發展資本主義的難題與處境。 

課程目標
本學期主要閱讀西方幾種關於資本主義的重要學說,以說明資本主義的性質、資本主義在歐洲誕生與全球化的歷史過程、以及西方社會科學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貢獻與限制。 
課程要求
1.上課同學需熟讀每週指定閱讀的材料,被期待主動參與課程的討論,就重大而困難的歷史議題,進行學術性的對話,盡量避免常識性的、意識形態性的、政治性的解讀。
2.上課同學得就課程相關讀物撰寫專題讀書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托馬斯‧摩爾著,郭湘章譯,《烏托邦》。臺北:國立編譯館:1966。
2.More, Thomas, Sir, Saint. Utopia; J. H. Hexter, “Utopia of Introduction.”Edward Surtz, J. H. Hexter, Daniel Kinney, eds. The Complete Works of St. Thomas More, vol. 4. New Haven: Yale Univ., 1965.
3.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notes, marginal summary, and enlarged index by Edwin Cannan;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John Kenneth Galbraith)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93. 中譯本:郭大力、王亞南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4.馬克思(Kar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共產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馬克思(Karl Marx)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選摘)
6.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7.韋伯(Max Weber)著,康樂譯,《經濟與歷史 : 韋伯選集(IV)》 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
8.韋伯(Max Weber)著,于曉、陳維綱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臺北;唐山出版社,1991。
9.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著,《盧森堡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列寧(Lenin)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思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托洛茨基(Trotsky)著,《不斷革命論》,北京:三聯書店,1966。
12.愛德華多‧加萊亞諾(Galeano, Eduardo H.)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臺北:南方家園,2013。
13.Frank, Andre Gunder, 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Historical Studies of Chile and Brazil.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67.
14.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著,吳健恆譯,《百年孤寂》。北京:人民文學,2001。
15.Peter B. Evans, 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Alliance of Multi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Capital in Brazil.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16.沃勒斯坦(Wallerstein, Immanuel Maurice)著,郭方等譯,《現代世界體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17.弗蘭克 (Frank, Andre Gunder)著,劉北成譯,《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中央編譯社,2000。 
參考書目
1. 《兩條路線》材料集(全五冊)。
2. 楊奎松,《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与政治(增订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3. 施文婷,〈延安經驗在1950年代的重演:以《杜高檔案》為例〉。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8。
4.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5. 裴宜理 (Elizabeth J. Perry)著,閻小駿譯,《安源:發掘中國革命之傳統》,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4。
6.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
7. 《列寧、斯大林論中國》。
8.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與毛澤東論近代中國》。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2週
9/27  課程簡介
課程進度僅供參考,實際進度以首次上課的參考讀物為準。
 
第3週
10/04  Thomas Moore(一)
 
第4週
10/11  Thomas Moore(二)
 
第5週
10/18  Adam Smith
 
第6週
10/25  Karl Marx
 
第7週
11/01  Emile Durkheim
 
第8週
11/08  Max Weber
 
第9週
11/15  Rosa Luxemburg
 
第10週
11/22  Lenin
 
第11週
11/29  Trotsky
 
第12週
12/06  Eduardo H. Galeano。《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第13週
12/13  Frank, Andre Gunder, 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第14週
12/20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寂》
 
第15週
12/27  Peter B. Evans, Dependent Development
 
第16週
1/03  Wallerstein, Immanuel Maurice:《現代世界體系》
 
第17週
1/10  Frank, Andre Gunder:《白銀資本》 
第18週
1/17  綜合討論